香港回归27载:《两岸百年》细述两岸女性穿搭变迁,你曾亲历几许?

 

历史不会浓缩于一天,但一天可以成为历史性时刻。

1997630就是这样历史性的一天中英两国就香港主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7月1日0点0分0秒,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自此香港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

图源网络 侵权联删

值此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之际,光动人策划短片《两岸百年》,以1920至2020为时间轴,运用分屏手法,将香港与内地两岸女性在不同时期的穿搭风格、衣着变迁以及精神风貌进行对比呈现

我们依据时代的演进轨迹,划分出五个鲜明的时代区间。每个区间不仅直观记录了服饰变迁,更是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映照出女性在社会巨轮转动中地位与角色的演变

《两岸百年》

 

 

抖音识别二维码

关注光动潮影(全网同名)

看传统文化创意大片

1920年代至1940年代,旗袍广泛流行,然而,由于香港与内地社会背景的差异,两地旗袍虽同源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韵味

在香港,这片深受英国殖民地文化熏陶的土地,旗袍经历了更为西化的改良与演绎,低领设计、收腰剪裁、短袖款式等。

这种中西合璧的旗袍风格,是香港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精神的生动体现,同时彰显了当时香港女性追求自由独立、勇于突破束缚的时代精神

 香港服饰

相较之下,内地“倒大袖”的设计仍承袭了经典版型中的高领和宽松腰部等元素。

纵使,这一时期的服饰变革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挑战,标志着内地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然而,对经典元素的过多保留亦透露出社会对女性角色和行为仍抱有一定的规范和期待

 内地服饰

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香港与内地的服饰文化差异化愈发显著。

在香港,旗袍依然盛行,剪裁愈发修身,无袖旗袍、开叉等创新设计涌现,东西方元素的融合愈发深入。

 香港服饰

而在内地,列宁装等带有鲜明革命色彩的服饰取代了旗袍,成为社会主流

这一转变,既是国家积极倡导妇女参与社会建设和劳动生产的时代产物,也映射出新中国对于平等、统一的坚定追求

 内地服饰

1980至1990年代,服饰的演变犹如历史的缩影,映射出香港与内地终将殊途同归的发展轨迹

香港钟爱牛仔的个性,内地偏爱碎花的温婉,这些截然不同的风格背后,皆是各自社会背景下迈向现代化的鲜明印记。只不过,香港的现代化步伐因历史积淀与时代潮流的驱动而更为迅速,彰显其前卫与领先。

实际上,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宿命贯穿于两地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入交流与融合之中,更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埋下了伏笔

 香港服饰

 内地服饰

回顾1990至2000年代的服饰潮流时,我们并未延续既往的时尚轨迹,去追逐那些烙印时代的流行元素,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婚服。

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中国正是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融合与重生。而婚服,作为连接两个个体、家庭的纽带,正寓意着一个家庭的融合与新生。

因此,婚服作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服饰,完美诠释了“香港与大陆,成为一家人”的深刻内涵,同时也深情地传达了香港“回家了”的动人情感

自此,地域的界限不复存在,只有共同的文化传承与时尚追求。

香港与内地,早已成为不可分割的一家人,共同穿着名为“华夏儿女”的华服,彰显着多元文化的绚烂与和谐

时至2024年,香港与内地的服饰如同‘百花齐放',展现出多元文化的绚烂。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愿香港与内地继续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